技術文章
新聞資訊
INFORMATION CENTER
新聞資訊 技術文章 抗菌產品檢測匯總:如何檢測其抗菌性能及標準
抗菌產品檢測匯總:如何檢測其抗菌性能及標準
  • 51次
  • 2024-09-13
  • 來源:中科檢測

    抗菌泛指包括滅菌、殺菌、消毒、抑菌、防、防腐等,通常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死微生物細胞或抑制其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抗菌材料則是一類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材料。近些年隨著對疾病與健康的深人認識和關注,抗菌材料也更加備受關注,多種抗菌材料不斷被科研者開發與應用,如抗菌纖維抗菌塑料、抗菌金屬、抗菌陶瓷等。因此,抗菌材料在當今醫療制品、生活用品、食品包裝材料等領域具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現今絕大多數抗菌材料主要是通過添加一定量的抗菌劑制作而成,其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等指標成為抗菌材料的重要質量指標。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抗菌產品檢測報告。


    抗菌產品檢測項目


    抗菌產品的性能要求是隨著使用目的而定的,一般有以幾個方面:


    (1)抗菌譜


    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抗菌作用范圍寬,意味著抗菌譜寬,所以,抗菌劑要求有廣譜抗菌性。其中,微生物包括抗細菌(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代表)、真菌(白色念珠菌代表)、菌(黑曲霉等)、藻類等。


    (2)抗菌濃度和抗菌率


    對于抗菌劑來說,表現抗菌性能強弱的是用最小抑菌濃度(MIC)值。對于抗菌產品來說,則用抗菌率來衡量。MIC值越小,抗菌劑抗菌效率越高。抗菌率越大,抗菌產品的抗菌性能越好。


    (3)抗菌時效性


    抗菌效果的持續性,即抗菌長久性,即抗菌材料抗菌性對時間的依賴性。抗菌制品要求在產品壽命周期內保持抗菌性。


    (4)抗菌速效性


    在衛生產品應用時,往往要求在產品使用后,在較短時間內發生抗菌作用,起到抑殺作用。


    抗菌產品檢測標準


    抗菌劑和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檢測方法,根據抗菌產品的特點,目前主要有薄膜覆蓋法(貼膜法)和抑菌圈測定法二類方法,前者為接觸機理,后者為擴散機理。燒瓶振蕩法是為了使試樣能接觸到被測試菌。防霉測試的方法原理也是接觸抗菌原理。


    GB/T 20944.1-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


    GB/T 20944.2-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振蕩法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


    ISO 20743-2013 紡織品.紡織品抗菌活性的測定


    AATCC 147-2011 紡織品的抗菌性:平行劃線法


    AATCC 100-2012 抗菌紡織品的評價方法


    GB/T 31713-2015 抗菌紡織品安全性衛生要求


    SN/T 2162-2008 殼聚糖抗菌棉紡織品檢驗規程


    SN/T 2558.4-2012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瓊脂法


    SN/T 2558.9-2015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488-2016 進出口紡織品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4656.1-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1部分:白假絲酵母菌


    SN/T 4656.2-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2部分:大腸埃希氏菌


    SN/T 4656.3-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3部分:大腸菌群


    SN/T 4656.4-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4部分:金黃色葡萄球菌


    SN/T 4656.5-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5部分:菌落總數


    SN/T 4656.6-2017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6部分:沙門氏菌


    SN/T 3335-2012  進出口紡織品微生物項目檢驗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