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次
- 2024-10-08
- 來源:中科檢測
遺傳毒性試驗是采用哺乳動物或非哺乳動物細胞、細菌、酵母菌或真菌測定試驗樣品是否會引起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畸變以及其他DNA或基因變化的試驗。遺傳毒性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醫療產品導致人體基因改變,并能通過生殖細胞傳遞至下一代的潛力。
遺傳毒性試驗用于檢測通過不同機制直接或間接誘導遺傳學損傷的受試物的體外和體內試驗,能檢出DNA損傷及其損傷的固定。
遺傳毒性介紹
在遺傳學中,基因毒性是一個術語,它描述了與化學物質對遺傳物質造成損害的能力有關的特性。這可能導致突變,并可能導致各種類型的癌癥。
遺傳毒性與致突變性相似并可與致突變性混淆,只是所有致突變物質都具有遺傳毒性,而相反,并非所有遺傳毒性物質都具有致突變性。
基因毒性可導致對DNA的間接或直接影響,包括突變誘導、不合時宜的事件激活和導致突變的直接DNA損傷。它會導致直接的、可遺傳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傳遞給后代細胞。
雖然這通常會被生物體通過DNA修復或細胞凋亡過程(受控細胞死亡)減輕,但損傷可能并不總是固定的,這會導致誘變。
遺傳毒性試驗方案
遺傳毒性試驗用于檢測兩類主要的遺傳損傷:基因突變(點突變)和染色體損傷(結構畸變、數目畸變)。單一試驗無法檢測出所有相關遺傳毒性物質,通常進行一組試驗,試驗組合包括:細菌回復突變試驗,體外哺乳動物染色體畸變試驗,體外小鼠淋巴瘤TK試驗,體外哺乳動物細胞微核試驗。
如果按照以上進行遺傳毒性試驗且兩個體外試驗的結果均為陰性,則不需進行進一步的動物體內遺傳毒性試驗。如果任意體外遺傳毒性試驗的結果為陽性,則應進行體內誘變性試驗,否則推定為誘變物。應在體外試驗確定出的最適宜終點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體內試驗,通常采用的體內試驗有:嚙齒動物體內微核試驗,嚙齒動物骨髓中期分析,轉基因基因突變試驗。
遺傳毒性試驗方法
1.Ames試驗:
這種常用的技術使用鼠傷寒沙門氏菌的多種細菌菌株來比較不同的遺傳變化并評估一種物質的遺傳毒性。細菌與組氨酸一起孵育,它們需要但不能產生組氨酸。因此,在測試結束時仍然存活的任何菌株都將發生突變以合成組氨酸,這表明該化學物質具有潛在的遺傳毒性。該技術可用于識別移碼和點突變。
2.微核試驗(MN)
這是一種毒理學技術,被廣泛認為是基因毒性研究中最可靠和最成功的檢測方法之一。微核是一種不穩定的核,含有染色體片段,這些片段是在細胞復制過程中的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后期形成的。通過研究暴露于所分析化學物質的細胞中產生的微核數量,可以評估潛在的遺傳毒性和致突變特性。
3.體外哺乳動物染色體畸變試驗
染色體畸變測試旨在通過使用培養的哺乳動物體細胞(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系(CHO))來識別導致染色體結構畸變的因素。在細胞培養物暴露于測試物質后,細胞用中期阻斷劑處理、收獲并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分析中期細胞是否存在染色體畸變。
遺傳毒性試驗標準
GB/T16886.3—2008/ISO10993-3:2003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3部分:遺傳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試驗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
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 電話:400-133-6008
-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 郵箱:atc@gic.ac.cn